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linux常用命令有如下:
为卓资等地区用户提供了全套网页设计制作服务,及卓资网站建设行业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成都网站设计、成都网站建设、卓资网站设计,以传统方式定制建设网站,并提供域名空间备案等一条龙服务,秉承以专业、用心的态度为用户提供真诚的服务。我们深信只要达到每一位用户的要求,就会得到认可,从而选择与我们长期合作。这样,我们也可以走得更远!
1、cp命令,作用复制,参数如下:
-a:将文件的特性一起复制。
-p: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而非使用默认方式,与-a相似,常用于备份。
-i: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操作的进行。
-r:递归持续复制,用于目录的复制行为。
-u:目标文件与源文件有差异时才会复制。
2、rm命令作用为删除,参数:
-f:就是force的意思,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会出现警告消息。
-i:互动模式,在删除前会询问用户是否操作。
-r:递归删除,最常用于目录删除,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参数。
3、mv命令作用为移动文件:
-f:force强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
-i: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u: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比目标文件新,才会更新。
4、pwd命令,作用为查看”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pwd-P#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pwd显示的是连接路径。
5、rmdir命令删除目录:
rmdir [选项]... 目录...
-p:递归删除目录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整个路径被删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保留部分路径,则系统在标准输出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v: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前三个和最后一个是两个类型。前三个主要是Linux用来创建新的进程(线程)而设计的,exec()系列函数则是用来用指定的程序替换当前进程的所有内容。所以exec()系列函数经常在前三个函数使用之后调用,来创建一个全新的程序运行环境。Linux用init进程启动其他进程的过程一般都是这样的。
下面说fork、vfork和clone三个函数。这三个函数分别调用了sys_fork、sys_vfork、sys_clone,最终都调用了do_fork函数,差别在于参数的传递和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不同。可见这三者最终达到的最本质的目的都是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下,Linux内核中没有独立的“线程”结构,Linux的线程就是轻量级进程,换言之基本控制结构和Linux的进程是一样的(都是通过struct task_struct管理)。
fork是最简单的调用,不需要任何参数,仅仅是在创建一个子进程并为其创建一个独立于父进程的空间。fork使用COW(写时拷贝)机制,并且COW了父进程的栈空间。
vfork是一个过时的应用,vfork也是创建一个子进程,但是子进程共享父进程的空间。在vfork创建子进程之后,父进程阻塞,直到子进程执行了exec()或者exit()。vfork最初是因为fork没有实现COW机制,而很多情况下fork之后会紧接着exec,而exec的执行相当于之前fork复制的空间全部变成了无用功,所以设计了vfork。而现在fork使用了COW机制,唯一的代价仅仅是复制父进程页表的代价,所以vfork不应该出现在新的代码之中。在Linux的manpage中队vfork有这样一段话:It is rather unfortunate that Linux revived this specter from the past. The BSD man page states: "This system call will be eliminated when proper system sharing mechanisms are implemented. Users should not depend on the memory sharing semantics of vfork() as it will, in that case, be made synonymous to fork(2)."
clone是Linux为创建线程设计的(虽然也可以用clone创建进程)。所以可以说clone是fork的升级版本,不仅可以创建进程或者线程,还可以指定创建新的命名空间(namespace)、有选择的继承父进程的内存、甚至可以将创建出来的进程变成父进程的兄弟进程等等。clone和fork的调用方式也很不相同,clone调用需要传入一个函数,该函数在子进程中执行。此外,clone和fork最大不同在于clone不再复制父进程的栈空间,而是自己创建一个新的。
关于Linux命令的介绍,看看《linux就该这么学》,具体关于这一章地址3w(dot)linuxprobe/chapter-02(dot)html
Sync命令
在用reboot命令启动unix系统后,系统提示出错信息,部分应用程序不能正常工作。经仔细检查系统文件,并和初始的正确备份进行比较,发现某些文件确实被破坏了,翻来覆去找不到文件遭破坏的原因,最后想到了写缓存命令——sync,在reboot前没有运行sync命令,导致了系统文件的改变而不能正常工作。
sync命令的作用是,将有关文件系统的存储器常驻信息送入物理介质内。在暂停系统之前,比如要重新启动机器,一定要去执行sync命令。unix系统运行经验表明,为确保可靠起见,应执行两遍sync命令,这是因为sync命令完成时,并不保证信息实际写到了磁盘上,虽然已经执行了一遍这个命令。在执行sync命令以后,要等待磁盘工作灯灭了(假定有系统工作指示灯的话),再去真正暂停机器的运行或启动机器。
unix系统遭受破坏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启动机器或关机之前一定要运行sync命令。记住在任何情况下,慎重地执行sync命令决不会有任何坏处
umount时间过长,sync命令的使用
有一个问题,比如 cp 一个文件到SD卡上,是不是首先先将这个文件写到SDRAM上,然后umount的时候再将SDRAM中的内容真正写SD卡上? 我umount的时候会过多一会才出现终端的提示符,根据写入文件的大小确定 umount的时间?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Linux文件系统更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用户程序对文件系统进行修改以后,例如进行了写操作,文件数据把修改记录在内核缓冲中,在数据没有写到磁盘的时候,依然能够执行用户进程,所有数据的改变都在inode的内容中得到反映。磁盘的数据更新实际上是异步进行的,很有可能在写操作已经完成很长时间以后才真正对磁盘的数据进行更新。
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如果在没有把磁盘缓冲区的信息写入磁盘之前终止系统,则磁盘的文件系统就会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而在正常模式下即使没有对分区进行umount的操作,在重启之前系统会调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而在急救模式下必须对所挂的分区进行umount的操作,系统才会调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请在急救模式下的朋友注意这个问题。其实“reboot -n(Don’t sync before reboot or halt)”在重启之前不用sync命令强制把磁盘缓冲的所有数据写入磁盘,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要 cp 完之后要执行 sync 命令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到磁盘中,然后再umount 就不会出现延时了.
经验证,采用此方法,延迟写入问题可以解决
linux命令有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之分。内部命令实际上是shell程序的一部分,其中包含的是一些比较简练的linux系统命令,这些命令由shell程序识别并在shell程序内部完成运行,通常在linux系统加载运行时shell就被加载并驻留在系统内存中。外部命令是linux系统中的实用程序部分,因为实用程序的功能通常都比较强大,所以它们包含的程序量也会很大,在系统加载时并不随系统一起被加载到内存中,而是在需要时才将其调进内存。通常外部命令的实体并不包含在shell中,但是其命令执行过程是由shell 程序控制的。shell程序管理外部命令执行的路径查找、加载存放,并控制命令的执行。